廖可儿,外国语学院2024届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现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亚太汽销事业部达成就业意向,并签订三方协议。在校期间,曾任商务英语班组织委员;曾获学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自强奖学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三等奖等;曾先后在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利拓汽配有限公司进行实训和实习。
像许多同学一样,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求职季中,我亲身体验了这两年严峻的就业环境。作为一名语言专业的文科生,我深刻感受到求职不仅需要一颗越挫越勇的心,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认同的职业目标。
在众多应届毕业生中,我的大学经历算不上出色,但凭借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和高度的行动力,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秋招中与比亚迪亚太事业部签订了就业协议。因此,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我在秋招过程中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为即将面临求职的在校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职业发展规划:在实践中认识自己
(一)擅用排除,找到职业目标
世界浩瀚无穷,人渺小如蝼蚁。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才能找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世界连接的方式。大学的意义就在于此,它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在找工作前先找到自己。
回顾过去四年,我常常认为,定义我的不是我选择的东西,恰恰是我所抛弃的东西——那些我不想成为的人和不愿做的事。从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一直被问到:“喜欢什么?未来想做什么?有没有能力做到?”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是:不做不喜欢的事。排除不喜欢的,剩下的就是可以做的。而使用排除法的重要前提是尽可能地探索和尝试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或实习工作。只有在不断行动中,我们才能看到意义,从而排除掉“错误”的答案。
(二)勇敢地做,而不是空虚地想
以我自身举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求职方向最常见的有教培、翻译、外企、外贸等等。因此大一的寒假开始,我便尝试在补习机构中兼职初中英语补习老师,在这份工作中,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有条理地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们。大二时,出于对翻译工作的好奇,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四川语言桥翻译实训项目,以实训生的身份参与到实际的翻译项目管理当中,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清晰地认知。除了这两次实践经历,我认为最后帮助我在秋招中获得目标offer的是大三在外贸公司的实习经历。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的岗位是外贸业务助理,主要工作包括报价、做预审表、缮制合同、跟进订单、核实箱单等等。收获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贸流程和这个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在学校学到的一些外贸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另一个是锻炼了我沟通表达的能力,因为需要经常和采购、跟单、包括上级领导沟通交接,我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每一份兼职和实习工作都教会了我很多,但我同时也认识到其实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对应的优势和弊端。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只能过上自己可以忍受的生活,排除“错误选项”就是根据心中的价值排序,避开自己明确非常厌恶的事,尽量确保最后留下来的选项是最能赋予自己意义感和成就感的事情。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认识到教师和翻译并不是我喜欢的职业,对比之下,我发现外贸工作既能充分地发挥我的语言能力,又能获得其他技能的成长和飞跃。因此,在大四秋招时,我投递的岗位主要是海外相关的市场化岗位。
二、就业经验:英专生的求职策略
(一)充分调研,了解就业方向
决定本科就业后,我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英语专业择业方向,回看我的择业过程,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经过充分调研,我将本专业就业方向大致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英语对口类工作,包括英语老师、英语翻译;第二类是英语为辅,需要其他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岗位,比如跨境电商、外贸、海外运营、市场、品牌等岗位;第三类则是与英语完全无关的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就是不仅能发挥英语专业的语言优势,还能得到其它专业技能的积累和提升,因此我的求职方向就聚焦到了第二类工作,这类工作可以选择的范围也更广。找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我听到过“英语专业等于无专业”的调侃,意识到语言专业就业面临着很多困境,如果只局限在专业对口工作上更是难上加难,这是事实,也是短期内难以通过个人努力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给自己设限,拓宽自己的就业边界。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招聘要求,就会发现有的岗位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并不需要非常对口的专业,很多文科生都可以做,我身边就有工管专业的朋友毕业从事外贸并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所以对于这些岗位,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大胆尝试,勇敢投递简历。
(二)发挥优势,寻找核心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核心竞争力往往是决定是否能吸引到面试官的关键。而作为英专生,英语水平自然是最能引起面试官关注的能力之一,如果开口就露怯,必定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尤其是海外岗位,全英工作环境和面试,我相信这两点是很多人不敢投递这类岗位的原因。除了专四专八这类必要的证书,口语水平才能说明是否能将这项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由于我投递的几乎都是海外相关的工作岗位,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全英面试。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在多次面试中面试官都注意到了我简历上写的BEC高级证书,并询问口语部分的分数,由此说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是面试时很重要的加分项,至少不能成为劣势,所以在校生除了必备的证书之外,一定要重视口语表达的训练,另外尽可能获得一个可以证明口语水平的证书,比如雅思托福BEC高级等等。
除此之外,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岗位职责入手,看企业需要什么;二是从自身出发,比如兴趣爱好、性格经历等等,最好是你有而别人没有的。
(三)补齐短板,培养相关技能
通过多次与HR和业务的面试,我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语言只是作为辅助工作存在,一旦进入市场化职位等核心部门,英专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需要更长时间去适应。如果想进入海外核心业务部门或者从事与英语完全不相关的工作,需要尽早认识到这一劣势,最好是能通过相关实习培养对其他业务的接受度,增强工作中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否则实际操作会非常吃力。
以上是我这四年来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的一些感悟和思考,毕业既是终点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未来我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最后,我想分享一个观念:人的一生不是由你遇到的困难决定的,而是由你遇到困难后怎么样去面对困难而决定的。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想法不会在最初就完全成型,只有努力去探索和尝试,慢慢排除“错误”选项,目标才会逐渐变得清晰,需要做的就是现在就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