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强,国际商学院2021届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毕业生,毕业考取云南省选调生,现就职于云南省公安厅。在读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参加中外联合演习、国家领导人专机守卫等重大任务3次,锐意进取,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并记嘉奖。退役复学后继续考取研究生,完成深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担当,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和新生开学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获校级奖学金5次,优秀班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青春从来没有最优解,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
青年人学习热情足、适应能力强、角色融入快,能够在各种课程、活动、项目中迅速理解、进入角色、承担任务,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姿态奋进。与此同时,续航力不足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短板之一。我们的关注点、着力点、落脚点也常常会因为新鲜感的稀释、兴趣点的迁移、注意力的离散而失焦,投入的心血和付出的力道未达源源不绝,学习的质效和水平的提升难以久久为功。进入到大学这篇广阔的天地,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时间来“做自己”,我竞选班干部,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每天早起参加学校的晨读打卡,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完成课业之余,我总是找一切机会去玩耍,去旅游,去寻美食……慢慢的,好像一切都在重复,课程不多不少,应付起来游刃有余,活动大同小异,参加起来索然无味。我开始了在宿舍“蜗居”的日子,期末很快到来,暑假即将开启,我猛然惊醒,这一年仿佛悄悄溜走,没在我身上留下任何痕迹。难道接下来的两年也要这样吗?度过平平淡淡的两年,找个差不多的工作,上着差不多的班,度过这差不多的人生。

适时,电影《战狼》热播,大街小巷挂满了招兵入伍的横幅,“青春不止于安逸,更有担当与拼搏”、“铁骨参军戍国土,归来拾笔述英雄”。我选择踏上人生新的选择,前往祖国的大西北,然而一腔热血常有、百折不挠难得。从暮夏的中原前往边塞,火车穿山过桥,植被由郁转稀,直至消失,视野的色调变成一望无际的戈壁三原色,此刻我欣赏不到它的壮美,只觉一腔热血几乎冷却。
边塞的孤寂荒凉、严寒酷暑,军营的严苛要求、繁重任务,自身的水土不服、体能素质,无一不挑战着我的防线,生理防线和心理防线不停后撤。当兵后悔两年,或许真的是两年中的每一天都在后悔。但困难中总有希望、枯燥中总有乐趣。长途奔袭,率先抵达终点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有所特长,成为标兵榜样的自豪感足以慰藉所有疲惫。工作内务马马虎虎,学习请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体能素质不合格,加餐加练是唯一的途径。一棱一线树标准,一屈一伸打基础,知行合一是要诀,“干”是打破当前困局的破风之矢,必中理想目标的十环靶心。
我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那身军装依然是我最初的梦想,我开始备考军考,白天训练,晚上学习,用几乎平均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投入备战一年后的军考,最终却因为体检的原因而被淘汰,第一次如此渴望的梦想被击碎,我开始消极,靠着之前攒下的“本钱”得过且过,却又遭遇伤病,卧床一月。这一个月给了我重新思考未来方向的契机,我选择回到学校,在党的政策的支持下,考取了研究生,而后完成了组织的考察,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红色教育的洗礼,选择了为人民服务的公安事业。

未有车炮之姿,便日拱一卒,终有成帅之日,把遭遇的疑难问题、长期工程、阶段打击作为试炼个人意志品质的实战练兵场,不轻言放弃,不抱残守缺,积极克服畏难情绪、提升抗挫能力。通过全盘规划、目标分解、日拱一卒的做法实现状态的跃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也是打破当前困局的有效途径,以实践明未来方向,以实践验是非对错,以实践闯人生坦途。青年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们有着足够的底气去试错,去找方向,去赚取人生的经验。荒漠的土地容易杂草丛生,闲置的大脑也会胡思乱想,让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在树理想、解难题、增阅历、建新功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珍惜人生所有的经历,那都是我们成长的证明,不因一时一事的盈亏圆缺而起心动念、不为只言片语的异同向背而针锋相对,目光多紧盯自身发展、视角多聚焦守正赋能、眼界多瞄准长远收益。学会换位思考、善于辩证分析,向有气度、能包容、宽带人、圆处事的标准靠拢。
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历史的接力是一棒一棒向前奔跑的,我们要勇敢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有理想”远眺前路,以“敢担当”拓宽天地,以“能吃苦”披荆斩棘,用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奋斗,扬我新时代青年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