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血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浇灌出灿烂的青春之花,用我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用经济化和信息化手段,助推昆山村实现乡村振兴。”
—赵哲
赵哲,山西晋城人,西南财经大学2005级工商管理本科,2013级国际商务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2016年通过选调生考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现任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改造处一级主任科员,兼任厅团委书记,目前派驻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任第一书记。
谋定后动 党建先行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于刚到任的赵哲而言,了解昆山村的实际情况成为其首要工作目标,在不到60余天的走访中,他走遍全村8.5平方公里,与全村10个社300余农户谈心谈话,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建立完善易返贫和困难户台账,优化提升监测和帮扶救助机制。同时,主动邀请省农科院和高校专家学者到村实地调研出谋划策,因地制宜制定昆山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和村容村貌修缮方案,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之所盼。
“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用好基层党员,充分发扬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正所谓“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从机关初到一线的赵哲积极谋事、主动担当,将村两委和全体党员拧成一股绳,攥成一把尺,针对如何破解贫困山区人才匮乏、产业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等难题,他带领昆山村党支部主动作为,积极开展组织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促等活动,将先进理念、优秀人才、新型产业、现代科技、惠农服务等要素资源互联互通,引领党员干部扩眼界、增能力、提素养,带动党员群众学文化、学政策、学技术,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各类项目支持,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牛羊鸡鸭新种类,鼓励党员率先垂范在村上试验种养,探索数字化农业建设之路,加强与有关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让党旗在乡村致富路上高高飘扬。

赵哲(右二)参加院水稻高粱所为昆山村授种仪式
技术赋能 多措并举
入驻昆山村仅仅2个月,赵哲便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被大家亲切地唤为“小赵书记”。但作为专业型干部,凭借着多年学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特长,他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技术先行。赵哲说起村上的产业情况如数家珍,但他也知道惟有走技术致富,技术振兴之路才能看得远、行得通、走得稳。作为昆山村唯一的本土品牌,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主打泡菜产业,赵哲探索了一条“村企互助,企村互补”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赵哲带领该企业创办者马青松前往眉山,调研学习泡菜产业成功经验的同时,还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合作,提升腌制技术,丰富泡菜口感,并招募设计师,对产品外包装进行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开通抖音线上直播账号,创建“森牛家的泡菜”品牌,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打破信息闭塞的局面,拓展销售渠道。这一工业化、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村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经营,将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目前,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已升级成为昆山村第一家“规上企业”,年收购蔬菜量达500吨,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小泡菜”也能带动“大产业”,转动致富车轮徐徐向前。
因地制宜,多举互促。“我们村总共有10个社,每个社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重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社‘浩宇苗圃基地’、四社‘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谈到村里的产业,赵哲常说,干任何工作都要多思一面,不能“独谋一隅”,尤其是昆山村这样的贫困山区,更要紧紧把握发展时机,因地制宜,多点开花。于是,他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为村上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为全村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为给返乡创业村民建设种养植(殖)基地,他和同事们多次协调国土、环保、交通、银行等部门,在项目用地、环境保护、村社交通、项目资金等方面开展洽谈和对接,项目也如期动土开工。在他的带领下,昆山村已吸纳社会各界建设支援物资100余万元,招引2名返乡创业者建设蔬菜大棚、1位创业者发展小型养殖场。
目前,昆山村已建立起“一产强支撑、二产强拉动、三产强助力”的村内循环发展模式,打造了具有经信特色的乡村产业模式。在省农科院有关专家指导下,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合计超过500亩,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养殖跑山鸡、憨波鸭等家禽合计10000只、努比亚大耳黑山羊200只、西门塔尔牛100头,为下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落地落实打下坚实基础。村民们一扫往日的愁容,脸上也多了笑颜,对他的工作实绩表示称赞。

马进生态农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赵哲左八)
擘画将来 启程幸福
旧貌换新颜,昆山村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乡村振兴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赵哲知道,新时代的长征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更多坎要跨,问卷答的好不好要靠人民群众来评阅......
作为党员干部,赵哲时常告诫自己,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此,他的乡村振兴蓝图已然悄然展开。产业布局上,双向联动,层层传导。借力巴州工业园区,联合村企力量,在昆山村集体经济实体初步建立基础上,强化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销售渠道方面,依托有关数字化企业,试行数字化农业和数字化农村建设,并依托电商、短视频、新媒体等平台,疏通、扩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助益本土品牌。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惟有汇聚合力方能创造未来,惟有真抓实干才能点亮乡村振兴梦。站在这片深沉的土地上,赵哲总说,我愿用我的“辛勤指数”去换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将全身心投入,带领昆山村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百姓满意的具有经信特色的答卷!
学长寄语
青春是一列向前开进的列车,如果可以重新返回大学站,我想我会多听几节课,多和老师沟通几次,多养成一些兴趣爱好;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毕业去向,我想我还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义无反顾深入基层,说句大话,以吾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如果可以,请多读书;如果可以,请多锻炼;如果可以,请多经历。人生很长,莫急莫慌;人生很快,珍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