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善始善终,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方能为人民做好引路人,方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林念念
林念念,贵州省铜仁市人,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专业2020届本科生,曾任职院学术建设与职业发展部部长。就职于贵州省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曾担任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红岩村任村主任助理。
不期而遇,偶然也必然
“走上基层就业这条路其实挺偶然的”,林念念说道。之前做学院职业规划公众号的时候,接触过一个在基层工作的学姐,但当时才大二的她,并没有深入了解基层工作这个职业,只大概清楚是公务员的一种。后来临毕业面临就业问题时,偶然看到学院老师转发的贵州省选调生通知,因为自己也是贵州人,就报名试了试,结果恰好就考上了,“其实真的挺巧的”。
偶然之下,其实早有伏笔。大学伊始,一入学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016年9月28日这一天她永远不会忘记,就在这一天她真正坚定了要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谈及入党初心,她表示主要受到了退伍军人外公的影响,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每天跟着外公定时观看新闻联播,听革命先辈的事迹,于是自懂事起就慢慢萌生了入党的想法。
在入党过程中,学校开设了许多党章党史教育课程,随着理论学习不断深入,愈加感受到党的理论意蕴深刻。她在新华网实习期间,也接触过一些红色报道和红色事迹,早就埋下了尽自己所学所能为人民服务的理想的种子。
她谈到,自己也是农村长大,因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培养,她才有了走出农村的机会。以前家里经济拮据,党和国家给予了很多关爱和帮助,让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过程中看到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看着党带领下更多学子走出大山,深受感动和激励,希望自己学有所成也能出一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林念念在文体广电旅游局主要做执法领域相关工作,工作内容更多是跟案卷相关,利用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加上在岗位中边干边学,对工作逐渐熟悉,而真正的困难和挑战更多地来自于她到村工作之后。
基层工作很多时候并没有固定模式,情况也各有不同,与村民相处更多的是要注重方式方法,学会换位思考,与村民共情。“之前经验也不多,面对很多情况难免有些无措。”
林念念谈到,开始下队的时候,村里人觉得她年龄小,心里总归是有点不太信任,再加上很多时候林念念为人处事稍显稚嫩,处理村情村务时总是有些吃力。之前有一次,村民们因为一点小事起了矛盾,几个人一起吵吵嚷嚷,要公务人员评评理。当时只有林念念一个人在,村民们情绪又很激动,想让她立刻给他们一个结果。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的林念念一下子有些无措,一来事情有很长的前因后果,她当时并未完全知悉,不好妄下论断;二来一方发言,真实性未可知,未知全貌不能妄加表态。她选择细心倾听、耐心安抚,先把村民情绪稳定下来,再把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反馈给具体负责矛盾纠纷的同事。她也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中不应该畏难,需要更多了解群众关系,同时注意倾听,之后也请村干部带着走访群众,多了解他们彼此间关系,更好推进工作。

林念念与同事下乡考察村民情况(右一)
还有一次,村里正在推进投资商、村集体和村民三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想要扩大车厘子种植基地面积,当时政府给出的方案是让村民前期给予一定的土地租金减免,但后期租金会按比例逐期增长,核算下来比以往的付租方式对村民更加有利。但是跟村民沟通下来,很多人宁愿一直以初始的最低租金支付,也不同意前期减免。刚开始林念念对此不是很能理解,明明采取新的付租方式村民的收入会更多,村民为什么不愿意呢?通过了解情况,与村民沟通交流才了解到,原来村民一方面对项目能否长足发展保持疑虑,另一方面担心合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约束力不足的问题,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村民害怕被骗,因此宁愿多掏点钱,也不想去冒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几次召开院坝会,包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连同村干部与群众坐下来,一年年给他们算可收回资金,算出第几年便可拿到与村民方案中同等租金,同时也给他们保证会按约定支付,村民们才慢慢开始签订合约。
这一件件事情让她感觉到,做基层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的想当然,太多的故事无法用言语书写,太多的情况不能从一方面去考虑。与村民相处,要用同理心交流感知,要顺着村民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逻辑找到事情背后的动因,才能更好的理解村民的想法,开展基层工作。
初到基层的林念念有时也会感到困惑,自己没有农业或者产业发展上过硬的技术,不能为当地发展提供多大帮助,自己来基层到底能做些什么?又能为当地的发展带去什么?每每想到此她都会感到一丝挫败。但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与村民的交流沟通中,在帮助村民解决一件件琐碎“小事”后,她逐渐成长起来,慢慢释然。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帮助村民解决日常困难也是在为当地发展做贡献”。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积极主动和朋友们交谈,学习前辈经验去处理去解决,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说,大家可以一起聊工作谈生活,也会一起出去游玩散心,交到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也是基层之路上的一大收获。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我很感谢母校西财对我们专业技能及个人素质上的培养。”林念念回忆在校时光表示,一方面是外在表现上,学校有提供演讲沟通方面的课程,加上自己专业有需要出镜的时候,这些锻炼,让她工作后面对镜头能更加落落大方,从容自信。对采访流程的熟悉,采写编辑拍摄的技巧等也能让她更加有条不紊,知道怎样做好工作方面的宣传。另一方面是内心塑造上,学校组织活动的经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让她面对困难没那么容易放弃,能够心态平和,不断开解自己,偶尔遇到小挫折也会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很快恢复一个良好的状态。林念念表示,自己在视野拓展、丰富内涵,有形无形等方方面面,都受益匪浅。

林念念在办公室工作
“进入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成长吧”,林念念说到。成长永远是一个逃不开的词,虽是抽象概念,但也具体,从学生时期而来,一路前行,也从未丢掉学生的身份;往美好生活而去,接续奋斗,离不开身边同事和朋友们耐心地指导,转变的只能是心态,不变的永远是心态。
学姐寄语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目光长远的同时也要专注脚下所走的每一步路。当务之急是珍惜在校时光,做好一个学生应该做好的事情,把每一步路走好,走踏实,莫要心浮气躁,专注下来,做事更容易有所收获。
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之外,也要开始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谋篇布局了。要仔细思路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立志选择基层就业,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留心,多方面了解一下各省的信息,不同地方,每年会有所差别,一定要尽早关注。同时踏实备考,心无旁骛,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各位的未来一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