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认真学习?还是该多参加一些社团和实践活动?
(文:吴龙霞)
大学里的生活目标更加多元,活动的范围也更加广阔,生活内容不再如中学般单一,但身份又仍然是学生。学习是重点部分,却已不再是全部,大学里的课程学习没有了应试的压力,没有了高分的硬性要求,好多学生都有类似的困惑。
老师,对于各门课程的学习我到底是应该认真学习扎实钻研呢?还是基本掌握就好,然后多去参加一些社团和实践活动呢?
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每个人上学读书的初衷和目标有别,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工具自然也有别,时间和精力的配置也将各有不同。更何况不同的个体资质、能力更是千差万别。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不一样。
如果学生本人属于学习能力超强,兼顾性和平衡性很好的同学,可以磨刀不误砍柴工。既能把课程学习搞好,又能在各项活动参与中游刃有余,两项任务的时间安排中可以互相兼顾,劳逸结合,彼此间成为各自的调节而不是冲突。以前,我们的学生中也有既是学生会主席,又考上了更高水准学校的研究生,同时在考证过程中还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如果个体本身做不能做到两者兼顾,那就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目标作出权衡和取舍。
读书期间希望补充知识、扩展认识的同学,不论是为了考研,还是纯粹为了积累知识,那就需要放弃对各种活动的时间投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你想要掌握和精进的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去。而且需要持续钻研,长时间的不断投入。
读书期间如果你对知识本身的追求热情不高,暂时也没有继续读研深造的打算,希望毕业后直接就业,对能力的锻炼比较看重的这部分同学,那就需要在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范围内修习够满足毕业要求的全部课程,不挂科、不延毕,英语四级能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能够通关的大前提下,把剩余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锻炼你未来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培养中去。那么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的履职经历以及实习实践经历就需要你在校期间去体验、去完善。在做的过程中积累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未来职业选择的偏好,见识现实世界真正的模样。
对于目标完全模糊,行动力极度欠缺的同学,当务之急自然是首先要完成各门课程的基本学习要求。同时需要对自己不断增强觉察和了解,深入探索和认识自己内在的需要和真实想法,并通过拓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去寻找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目标和方向,为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找到希望的出口和照进来的那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