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8年,1年的证券公司从业经验,7年的银行从业经验。工作安稳且收入不低,她还是感觉不满意,毅然决然地辞职读研。
我问他:为什么来做咨询?
他说:本科的时候职业规划不清晰,读研想重新明晰一下未来的职业方向。
我问他:以现在的就业形势,等你研究生毕业未必能有14年你本科毕业时那么多和那么好的就业机会,你不会后悔吗?
他说:不后悔。他的第一份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高,且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第二份工作稳定且收入也高,可是心里就是不满意。
我问他:那让你满意的工作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他说: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无论是曾经带过的学生,还是接受来咨询的学生,关于选择的犹疑和彷徨实属常见。但是工作8年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件事情仍然这么执著,且能付诸实践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的消磨中为了生计,将就着维持了下去。我记得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中,曾有人发问过:“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我也曾苦苦思索过同类型的话题。
“把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值得一过的人生”联系起来,是因为突然想到,舒伯在定义“生涯”时讲到的内容: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选定了一份工作,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与之相关联的各种角色任务自然而然都会与其关联。
武志红老师曾在他得到的课程里讲到:个人的任何一点感受都是自身精神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工作时间里累积的那么多感受原来都是自己精神生命的组成部分。他不仅仅是在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他是在为想要活出自己的精神生命,而苦苦求索。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宁愿承受失业的风险,也要重新探索和重新开启自己职业生涯的理由吧。
先说说“自己喜欢”这件事情。一个“自己”就把“喜欢”这件事情的个体化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人能告诉你“你喜欢的事情”或者“你喜欢的工作”是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咨询的过程老师也只是引导你发现和识别出你喜欢和在意的那个部分,它反映在具体的职业上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有什么类型的工作能够实现你需要满足的内在需求。
寻找的过程千回百转,有些人在读书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适合的职业,有的人在实习的过程中就揭开了曾经所向往职业的面纱,而有的人就是要在血淋淋的现实碰撞中才能发现真谛。试错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层层包裹的内在渴望,并不那么容易察觉,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想要的一种理想工作状态或生活状态,可能得到了才知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尽管如此,还是要去尝试,因为只有亲自试过了才能知道个中况味,同时也放下了心中执念。更何况,外在环境在变化,内心境遇也在转变,此一时彼一时实属常态。寻找和试错的过程也许就是发现和成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惜,可是也就是在哪个过程中你也体验着属于自己的悲欢和喜乐,遇见着哪些带给你各种感受和发现的瞬间与人们,更会让你在整个过程中看见生命的圆满和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