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涯问答】聆听自己,是比追求“正确”更重要的事(文\凌小梅)
聆听自己:比追求“正确更重要的事”
一天,在咨询快结束时同学突然对我说:”老师,有些事情想告诉你。上周你布置的作业我有些完成了,有些没有完成。“他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关于就业岗位的搜索我感觉不是很有动力,没有做。但我去询问了保研条件和相关注意事项,感觉自己清晰了很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一些东西了。”
我十分开心,更替他开心,过去两周我们花了不少时间一起梳理过去讨论现在,试图明确大学接下里要努力的方向,但收效颇微,现在终于有了变化。
“所以你发现了吗?一件事情哪怕道理全对,也不会自动变成你的选择,一切必须建立在你愿意的基础之上。聆听自己的心,比劝说自己做最“正确”的事更重要。”我灵光乍现,脱口而出这样说,内心突然也点亮了什么。
“为什么明明懂得许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常有网红帖子里提到这句话。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人的知行不合一,认知不能完全转化为行动。其实真正的原因远比这复杂。
“知行合一”的密码:以心联结知与行
6岁进入小学到大学十几载,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大脑和知识打交道,学习、做题、考试,取得结果,理所应当地认为人生就是这种模式,学习知识和道理,然后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进入大学,人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当面临更多的选择需要我们自主地、独立地选择时,过去这套机制就会暴露出它的缺陷。很多事情,明明按道理是最正确的选择,结果却有可能让我们身处水深火热。例如为了名牌大学录取机会放弃志愿专业入学后发现格格不入最终复读重考的人,明明在最热门的专业却因为不感兴趣对未来职业生涯深感无望的人,考入实验班、强基班后发现课程内容与自己预期不符而感到后悔的人。按照“知”去做,怎么还能错。
答案在于心。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经由体验进入你的心,哪怕头脑与它共鸣,感觉它再正确,也只是一个“死道理”。一件事如果没有让你燃起一丝丝的期待和好奇,那么哪怕它再意义深远、预期的利益收获再巨大,也不会带给你足够的正反馈,也就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实现一个独一无二的你。简单地说,当心灵与大脑背道而驰,“知”和“行”自然无法合一,也就无法反哺生命。
生命的本能是实现自己,聆听自己的心声,从细微的小事开始,慎重对待自己的意愿,尽量去验证自己,伸展自己。让生命之火在心中燃烧,你会发现在你面前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海。因为做成了是实现自我,没成是学习聆听自己,一切都是对你的祝福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