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涯问答|找不到求职目标,我该怎么办?(文\吴龙霞)
咨询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同学,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喜好缺乏感知力,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确定一个可行的求职目标。咨询师为他指出的每一条可能去往的道路,都能被他在假想的困难中否定掉。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也不合适,那也不可行。
上大学之前所有同学的目标单一且明确,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在学校和家长两股力量的推动下,他们不用去思索愿不愿意和合不合适这个问题。大学毕业之后的出路则不尽然,目标不同,归宿也不一样,前期的准备和投入也大相径庭。
一部分同学在大一、大二时,通过课程学习并没有让内心有太多的触动,对于将来没有做过深度思考和全盘打算,当大四面临具体的选择档口,毕业出路这个问题无可回避时,就会出现迷茫和焦虑。尤其面临不利的就业环境,可供选择的空间余地没有那么大,就更加缺乏突破的勇气和信心。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同学前期对自己没有足够全面的探索,对外部的职业世界也没有搜集足够充分的信息。在这种状况下,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和能力优势选择一条离自己最近的路。所谓的“离自己最近”是指从专业的对口性上来看,你凭借所学专业的优势能够获得这个岗位的可能性更大;从能力的擅长性上来说是指你在这份职业中胜任的可能性更高。你可以把离手边最近的事情优先完成,在着手做的过程中让可行的目标呈现并逐渐清晰起来。
在着手做的过程中,你对事情的感觉会慢慢浮现出来。比如围绕“求职”这件事情,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你需要梳理自己的履历,盘点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此时在内心你对那些已做和未做的事项会有一个比较和复盘。已经做过的事项里面蕴含着你未曾仔细梳理过的能力优势;未曾做过的事项提示你:那些事情对自己来说到底是否重要,还是没需要?在充实简历、查缺补漏的过程中,你会看见之前未曾觉察到的愿望和真实需要。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在寻找未来的职业目标的路上往前一步。
通过实习,在与真实工作场景的碰撞中,你会检验到自己之前的设想是否真实,那些想象中的困难是不是真的难以逾越。哪怕现实和你想象的不一样,这种排除选项的过程,仍然是在帮助自己发现目标。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的新发现。比如,以前觉得不会考虑的工作岗位、职业类型,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尝试,发现这份职业岗位也有让自己发挥优势,并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的地方。这就帮助你在找到自己潜在的职业目标的路上又往前走了一步。在尝试的过程中无论是排除还是确认,都在帮助自己发现与内心需要相吻合的职业方向。当你需要往前走又毫无头绪时,不妨先动起来,用行动牵引目标。